全球加速綠色發展來應對氣候變化需要,種植能源被世界不少國家視為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其中當數生物柴油,目前已具發展規模,未來前景廣闊。
與世界經驗不盡相同,我國靠“三桶油”規?;茝V“種植能源”的生物柴油發展之路卻由于種種原因以失敗告終。而立足于“地溝油”制生物柴油的工藝路線卻在市場自發刺激下,產業巔峰規模一度達到年產350萬噸?!暗販嫌汀敝粕锊裼驮谖覈哂刑厥獾拿裆铜h保要義,如今卻因遭遇銷售梗阻而瀕臨破產、倒閉,下一步該問道何方?本報記者近日就此專訪了國家生物柴油產業聯盟理事長呂勃?! ?/span>
全球種植“柴油”前景廣闊
中國能源報: 在全球加速綠色發展與應對氣候變化背景下,世界生物柴油產業有何發展契機?
呂勃:伴隨著工業革命走過近三個世紀,由化石能源使用帶來的碳排放而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及生態環境的惡化,呈日益嚴峻之勢。近年來,碳排放問題已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和重視。G20杭州峰會期間,占全球碳排放份額達39%的中美兩國共同批準加入《巴黎協定》,尤其中國作為本屆G20主席國和G20杭州峰會東道國,首先提出了全球能源治理的“中國式方案”。我認為,該方案意味著中國將與國際社會一道,為共同構建綠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格局作出引領性積極貢獻。在目前全球共同關注的綠色、低碳大背景下,作為可再生能源之一的生物質能源將會迎來重要發展契機。
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對二氧化碳的轉化吸收作用不可低估。之前觀點認為植物吸收了人類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四分之一,但根據國外研究機構最新結論,實際數字遠不止如此??v觀全球,近年來,以種植油料作物為主要原料的生物柴油產業發展迅猛。2015年,歐盟作為生物柴油第一大產區,總產量已經達到127.23億升,主要原料為菜籽油。美國、巴西則以45.24及25.10億升的產量緊隨其后。美國使用的原料主要為豆油,巴西則主要為動植物油脂、豆油和棉籽油。此三國在全球生物柴油的產業占比分別達到40.23%、14.31%和14.2%。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預計,到2025年,全球生物柴油的總產量將由2015年的316億升增加到400億升。
我認為世界生物柴油產業之所以快速發展,離不開各國政府的鼎力支持。如美國政府提出,生物柴油的使用量要逐年增加,2017年要達到20億加侖(約605萬噸);巴西政府要求從2014年起,所有出售的石化柴油至少要添加7%的生物柴油,在未來三年內,還將逐步提高到10%。國際社會生物柴油的發展經驗和成就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2015年在巴黎氣候大會上,中國政府做出承諾:將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實現,2030年,單位國民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下降60%至65%,非化石能源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如果這個目標能達成,將會給中國的生物柴油產業帶來一次巨大的發展機遇。我們相信,中國的生物質能源作為綠色能源一定會在能源轉型的歷史舞臺上占據應有地位。盡管目前這條路走得不太順暢。
中國能源報: 您對G20框架下中國完善和改革化石燃料補貼機制有何看法?
呂勃:完善化石燃料補貼機制對中國能源發展意義重大。解決化石能源引發的二氧化碳濃度快速上升問題,必須拿出實實在在的應對措施,而阻止氣候變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我想強調的是,只要我們現在使用的化石能源還在獲得補貼,就還會繼續沿著傳統能源的道路走向毀滅性的氣候經濟。近年來,化石能源補貼政策在各國廣泛存在的現象已飽受爭議。但是,我國生物柴油產業發展,是全球唯一沒有政府補貼,由民企做到350萬噸/年產能的國家。
2014年3月,習近平主席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海牙會晤時表示:“取消低效的石化能源補貼,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中國自身需求,也是改革的一項內容?!蔽艺J為,中國化石能源消費總量過高,一定程度上也與能源補貼相關的體制、機制有關。我們希望,中國在取消低效的石化能源補貼改革進程中,能從促進資源節約開采利用和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為出發點,增加對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能怕觸及傳統石化產業的即得利益而放棄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和產業發展。
習近平主席在G20杭州峰會開幕式上指出:“我們推動綠色發展,也是為了主動應對氣候變化和產能過剩問題。今后5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分別下降23%、15%、18%?!蔽覀儗χ袊l展生物柴油產業是充滿信心的。
中國應首先立足“地溝油”
中國能源報:在我國發展生物柴油產業之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哪里?
呂勃:與世界生物柴油產業不盡相同的是,中國當前發展生物柴油產業的重要性或意義,首先是立足于解決“地溝油”重返餐桌問題,然后才是大規模種植油料作物,制備生物柴油問題。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科院院士陳竺不久前表示:“中國現在面對的是一場應對癌癥的戰爭?!卑┌Y一方面是吃出來的,一方面是被污染的大氣“氣”出來的,我認為,要想解決霧霾和“地溝油”泛濫流通問題,必須大力發展生物柴油產業。
“地溝油”所含主要有害物質之一——黃曲霉素是一種公認的強致癌物質,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地溝油的另一種類“泔水油”中含有的苯丙比,也是一種毒性很強的致癌物。但“地溝油”經過“洗滌、蒸餾、脫色、脫臭”等工藝流程后,在外觀上很難區分是“地溝油”還是調合食用油。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的飲食文化,占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首要位置,中國每年產出的餐廚垃圾中可提煉出的“地溝油”高達500萬噸,但同時由于對“地溝油”的監管乏力,在高額利潤的驅使下,“地溝油”回流餐桌現象屢禁不止。
從低碳、減排的角度來分析,由于生物柴油不含對環境造成污染的芳烴,如果能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規定,將生物柴油掍摻到傳統石化柴油中用于交通燃料,將會有助于降低柴油車的尾氣排放。按環保部的最新數據,我國占汽車保有量14.1%的柴油車,其二氧化碳與顆粒物的排放量卻占機動車總排放量的69.2%和99%以上,解決柴油車污染問題已成當務之急。
有數據顯示,若將傳統石化柴油中添加20%的生物柴油,機動車尾氣可能會降低60—70%。我想強調的是,目前國家花巨資強力推行的清潔“高標油”目的是減排,但消費者不愿買單,遭遇“入市難”,劣質低標油市場份額反而變大了,減排效果不增反降。如果建立生物柴油封閉示范區,以生物柴油的名義強制推行高標柴油,一舉兩得即解決了“入市難” “退市難”的兩難問題,又解決了“地溝油”及重卡燃油清潔化的防癌治霾問題。
解決好低品油退市難問題,必須由石化央企與生物柴油民企聯合,合作,才能取得實效。我國“地溝油”制生物柴油產業主要是民企,自2004年起駛入發展快車道后,但以“兩桶油”為首的石油石化央企,長期以來對發展生物柴油產業尤其是以地溝油為原料發展生物柴油產業的意義認識模糊不清,導致我國生物柴油產業發展在現有較為完善的政策框架下依然受到嚴重制約。
可嘗試“國”“民”攜手,強制封閉
中國能源報:解決我國生物柴油產業當前發展困境,您有何可操作性建議?
呂勃:我國生物柴油企業生產規模普遍偏小,產能多為5萬噸/年以下,按現行政策規定,生物柴油企業很難拿到成品油批發銷售資質,因此,自行掍摻銷售基本上行不通。但是,在封閉示范區內通過 “國”“民”合作,建立混配中心,我認為是可以嘗試的。
按照世界發展生物柴油普遍施行的強制摻掍經驗,從歐盟、美國、巴西,再到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強制摻混比例從5%—20%都有。在中國只需要在傳統石化柴油里摻掍2%就足以消化掉當前的生物柴油產能。而在云南,柴油消費量700—800萬噸/年,云南的“地溝油”約有12萬噸,按1.2噸“地溝油”生產1噸生物柴油計,只需摻掍1.5%生物柴油就可以完全解決云南的“地溝油”問題。
如果借助生物柴油(B5)封閉示范區,在“高標油”中摻混1-2%的生物柴油,既可順利實施“高標油”的推廣應用,又能將“地溝油”泛濫的問題得到有效控制,讓百姓的餐桌安全得到保障。而通過“國”“民”攜手合作,實施混合所有制經濟,是一條可以實現雙贏的生物柴油推廣之路。這條路不僅可有效提高現有成品油存量資產的有效利用率,如果能成功利用“撬裝加油裝置”,還將有助于拓寬石油銷售企業尚在開拓的終端市場,并幫助高品質傳統石化柴油順利進入更為廣闊的市場。
中國能源報:“國”“民”合作建立混配中心,需要政府做什么?
呂勃:我認為,政府只要支持建立生物柴油封閉示范區就可以。生物柴油發展可以借鑒我國多年鼓勵發展的乙醇汽油,但生物柴油摻混遠比乙醇汽油簡單,不需要像乙醇摻混那樣,要求特定組分的汽油,生物柴油摻混不需要新建專用調配、加注裝置。
無論是從低碳、減排,還是管控“地溝油”以保證百姓餐桌安全的角度來看,發展生物柴油的意義都是值得政府重視的。我們希望此問題能夠引起高層的關注,并建立國家級的協調機制。只有這樣,才能使現行政策法律文件得到有效落實。如果暫時建立不了國家級的協調機制,我認為建立一個省級協調機制,還是有可能的。但前提是“國”“民”合作模式能夠得到各方認可。
“地溝油”制生物柴油適合分布式
中國能源報:生物柴油目前的技術進步程度怎么評價?與國外相比又如何?
呂勃:上海市從2013年9月開始在部分公交線路開展生物柴油試運行,目前約有1000輛公交車在使用生物柴油;生物柴油掍摻比例約為10%;云南從2011年1月份至4月,在47輛公交車試運營,也是按是10%的比例掍摻。經有關技術部門的車輛檢查,最終結論為:車輛油耗略有降低,動力充沛,對發動機沒有任何影響,尾氣排放減少了60%。
我國生物柴油生產工藝與國外不同,主要由于原料來源不同(我國主要采用“地溝油”,國外則主要是油料作物),但不管何種原料,最終都能生產出合格達標的生物柴油。這里需要指出,我國現有兩個生物柴油國家標準——《生物柴油調和燃料(B5)》(GB/T25199—2010)與《柴油機燃料調合用生物柴油(BD100)》(GB/T20828—2007)是目前世界上最嚴格的標準。我們的生物柴油對歐盟、韓國、日本均有出口,質量沒問題。我國生物柴油產業發展主要制約不是技術問題,是“地溝油”成本及能否借助“兩桶油”現有規模龐大的配送渠道推廣應用問題。
中國能源報:我國多年來生物柴油發展有哪些經驗教訓?
呂勃:我國發展生物柴油一直以來的主導思想就是借助新能源發展之勢,以“三桶油”為主規?;l展生物質能源,從一開始就鼓勵產能10萬噸/年以上的生產規模。2006年1月起施行的《國家可再生能源法》也把生物液體燃料列入生物質能源的。最初國家發改委要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各上一套10萬噸規模的生物柴油生產裝置。實際上最后只有中海油采用中石化的工藝路線,在海南建成一套6萬噸/年的裝置,原料為進口國外的棕櫚酸油,最后因成本太高、原料供應受限達不到連續生產等原因,該裝置已于2015年初停產。這種工藝路線并不是立足于“地溝油”,而是立足于生物質能源,事實上,近年來各地在推進種植油料作物工作方面也是問題重重。因此,我認為,在規?;l展生物柴油上,應該在石油央企近年來所做的失敗嘗試中找原因并總結經驗和教訓,同時,希望他們不要因此而停滯對生物柴油產業發展的支持。
中國能源報:立足于解決“地溝油”問題發展生物柴油,與以種植作物為主要原料發展生物柴油是兩個層面的事情,發展模式也不盡相同。
呂勃:我國的生物柴油產業,目前已具備良好的發展基礎,同時隨著國際社會對生物柴油的成功強制推廣,中國的生物柴油產業發展必將邁上一個新臺階。近年來,雖然我國靠“三桶油”規?;茝V“種植能源”的生物柴油發展之路因技術、資金等因素未成功,但可喜的是,以“地溝油制生物柴油”的產業卻在“食品安全”之需的引導下,產業達到一定規模。
在2011年以后,基本上“地溝油”回流餐桌的可能性沒有了,但是到2014年以后,隨著大面積生物柴油的企業倒閉、停產,“地溝油”回流餐桌又“死灰復燃”, 2007年、2008年“地溝油”的市場價格最高時達到6000元/噸,之所以有這樣的高價的“地溝油”,就是因為它有生產“精制地溝油”后用于食用油的市場空間。
多年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以“地溝油”為原料的生產路線不同于種植油料作物,其裝置不可能達到10萬噸級規模,我認為不能超過3萬噸,而且要分布式就地取材、就地消化,才能更好地解決各地“地溝油”的去向問題。
決不放任“地溝油”變身食用油
中國能源報:在如今柴油供大于求的市場形勢下,應如何推動生物柴油產業發展?
呂勃:“地溝油”不能作為一種普通商品任其在市場流通,按照商品的屬性,交換價值必然決定了“地溝油”的去向。實際上,“地溝油”之所以屢禁不止,原因就是高額利益的驅動!也就是說,如果將“地溝油”作為一種任意買賣的商品國家不出臺嚴格監管政策,“地溝油”就一定會流向食用油鏈條。因為,只要進入食用油鏈條,一噸的利潤就可以超過1萬元。
用“地溝油”制生物柴油,首先是一個民生問題,“地溝油”有害物質關乎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最高法已將“地溝油”明確定位為有毒有害物質,根據2013年5月開始施行的《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利用“地溝油”加工食用油,將適用刑法規定的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進行定罪。
所以我們應該在全社會形成一個共識,絕不能放任“地溝油”按照市場普通商品的標準任意流通?!暗販嫌汀钡牧飨蛞欢ㄒ泄潭ㄇ?。政府要出臺強制政策,強制“地溝油”只能按一定的市場價格,并同時封閉進入生物柴油裝置,必須要嚴禁市場流通。
為杜絕“地溝油”重返餐桌,上海市的成功經驗十分值得在全國推廣。上海市是由食安委牽頭,在公交系統推廣生物柴油。給出的補貼政策是:處理1噸地溝油補貼1000元。實際上,公交系統也是財政要補貼的,所以最終還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對于那些財政緊缺的政府,我認為至少應出政策。封閉推廣生物柴油不應該是央企主導,而應該是由政府強制央企主導。實際上,按照乙醇汽油經驗,在封閉示范區內,合作雙方企業在經營自主方面都有很大空間,合作雙方完全可以實現共贏。推廣生物柴油,唯有借助石油石化央企現有龐大、規范管理的成品油銷售系統,才能推行成功,同時對生物柴油企業而言,可以少走很多彎路。